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
这段时间,掀起了一波“让萝卜刀滚出小学生群体”的声音。在社交网络平台,有人直斥萝卜刀是毒玩具,甚至还有人上升到意识形态对抗的高度,说这是外来文化的入侵。

  这些声音,何其荒唐,何其魔幻。对待一个玩具,上纲上线,有必要吗?

  我不禁想问,这个时代,还有什么是孩子可以玩的,是口红还是美甲?还有什么是孩子可以放声高呼的,是“犯我强国者,讨厌讨厌”?

  为什么现在的男孩越来越娘,就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,过度保护,这个不让玩,那个不让碰。玩刀枪剑棍怕把身体伤了,玩电子游戏怕把大脑伤了。从早期的弹弓到BB枪,再到CS游戏和今天的萝卜刀,一个个接连被禁。乃至,还有家长举报喜羊羊充满暴力元素不适合青少年儿童。

  如果说以前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,现在的孩子则更像是被严密保护下的珍稀植物。他们被过度呵护,每一个小细节都被精心照料,每一个可能的风险都被预先排除。

  甚至,为了“保护”我们的孩子,前不久,杜牧唐诗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被家长举报,要求从课本中删除,理由是太污了,有X暗示,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不利。

  回到萝卜刀,若论危险隐患,铅笔、钢笔、圆规、尺子,哪个不比萝卜刀的伤害更大?我手上有一条伤疤,就是被铅笔刀干出来的。我们的家长要是担心这个伤害,赶紧把文具也扔了。

  有时候我在想,一个软绵绵的成长环境,一个试图规避所有风险的成长环境,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?

  在我们那个年代,物质或许匮乏,信息或许闭塞,但我们能接触、能玩的东西太多了。正如网友“OPEN”向我讲述的,在他们小时候,山上水里好多玩的,到季节了摘杨梅、板栗那些,放陷阱抓兔子斑鸠,夏天泡在池塘里,小溪小河抓鱼钓鱼钓龙虾,晚上照虾照青蛙,挖野芹菜、茭白啥的。当然,还有放学组队跟隔壁村打架。天气热的时候组织小朋友在院子里露营,拿砖搭个柴火灶,每个人从家里带点菜一起做饭吃,烧红薯鸡蛋吃,睡地上。

  这样的童年生长环境,也没有让我们变得暴力、偏激,反而培育了独立、自主、健康、积极的人格,进入社会后能更好融入社会,应对各种人生之路。

  反观现在的孩子,一个个仿佛实验室里的金疙瘩,被过度保护,被上纲上线式保护。这种扭曲的保护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探索和冒险精神,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。在过度保护的环境下,孩子们被剥夺了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,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和独立性。

  萝卜刀、玩具枪、喜洋洋、下河摸鱼、穿越野山、对抗类游戏,在做好一定教育和保护前提下,这些东西就应该大大方方让孩子接触,适度培养“有一定危险性”的爱好未尝不可。

  况且,这些运动有时候也可以引导到热爱祖国、帮扶弱小的高尚价值观,甚至培育一定的尚武保家卫国的意识。例如,在穿越野山的过程中,孩子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景色,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;在对抗类游戏中,孩子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精神,培养出帮扶弱小的意识。甚至在一些军事类的对抗游戏中,孩子们还可以培育出尚武保家卫国的意识,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
  写在最后:我也上升到高度,以魔法应对魔法,反驳那些专家的观点:“请问,一个一点都不尚武的民族,会有能力保卫我们的国家吗?”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Top